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复唐第266节(1 / 2)





  释雪庭沉默半晌才说道:“只是想要提醒你一下,遍观史书,为了皇位父子相残的例子不少。”

  李从嘉笑了笑:“不至于。”

  释雪庭还想说什么,最后却叹气没有再说,他之所以忽然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最近他发现李仲寓已经开始在拉拢人,还养门人了。

  虽然他拉拢的大部分都是学院中的学生,但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学生就是未来朝堂上的中坚力量,现在李从嘉倚重的这些大臣们年纪都大了,而李从嘉还年轻,他们还能陪李从嘉多久不知道,到时候换上来的都是这些人,这些对太子忠心耿耿的人……释雪庭十分有危机感。

  在释雪庭眼里这个帝位就是李从嘉的,谁都不能从他手上抢走,就算是他的儿子也不行!

  倒是李从嘉不在意,他觉得自己知道的,能够做到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再往后……除非真的把发电机给搞出来,否则应该已经到了尽头。

  他希望李仲寓快点长大主要是觉得每天日复一日的被困在奏折之中,实在是太无聊了,也怪不得史上那么多昏君,有钱为什么还要干活啊!

  可惜这个天下是他跟释雪庭一起打下来的,他舍不得当昏君,就只好继续努力,指望着李仲寓快点长大。

  只不过他觉得李仲寓还不够大,却有人觉得李仲寓已经足够大了,至少已经成人,嗯,可以娶妻了。

  李从嘉在听赵普说可以将太子娶妃提上日程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在他眼里李仲寓还是个半大毛孩子,虽然这个孩子早熟了一点,懂事了一点,但也是孩子啊,这么早就娶妃?你们这是在摧残童男童女啊。

  不过鉴于是赵普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李从嘉干脆说道:“大郎年纪还小,女方年纪也不大,等他们身体长成再说吧,现在气血未足,成亲对他们不好。”

  这也就是赵普跟赵匡胤关系好,李从嘉怀疑是赵匡胤比较着急,所以才解释一下,换别人他肯定就直接一句:不行!

  不过赵普忽然说起这件事情,也让李从嘉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让李仲寓和赵家小娘子接触一下了?虽然是包办婚姻,也要两个孩子彼此有好感才行,万一两口子不合……李从嘉想想张太华,再想想他亲妈钟皇后,就知道皇后这个位置上的人是不能得罪的,为了儿子的小命着想也要让小两口和睦一点。

  只不过很快他又有些头疼,李仲寓真的是个好孩子,虽然已经初通人事,但并不好色,也没听说他调戏宫女什么的,每天都是上课练武看奏折,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哪里有时间跟小姑娘去联络感情啊。

  最坑爹的是李从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每次到跟李仲寓有关的事情,李从嘉就特别怀念周娥皇,如果周娥皇在的话肯定会帮儿子安排的妥妥当当。

  李从嘉叹了口气,想了想决定跟赵匡胤商量一下,反正赵匡胤的老婆还活着,大不了让他们去安排。

  闲散了许久的赵匡胤忽然被喊到宫里,他本来还在思考李从嘉是不是觉得太无聊了要跟哪个国家打一打?

  结果进宫之后发现皇帝跟他讨论太子跟未来太子妃的感情问题!

  赵匡胤整个人都有点斯巴达,过了好一会才说道:“这个……也……没什么关系的吧?”

  在赵匡胤看来真的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什么感情之类的,等结婚之后慢慢培养呗。

  当然也不是说他不疼女儿,主要是太子基本上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是个好孩子,宅心仁厚又不过于懦弱,他的女儿自然也是很好的,两个好孩子怎么会过不到一起呢?

  然而李从嘉知道,两个好人也未必就能过得到一起,不过看赵匡胤这德行,他干脆就说道:“得了,你什么都不懂,回去跟你夫人说一说吧,想必她会有办法的。”

  赵匡胤莫名地看了一眼李从嘉,实在是不明白他怎么会想起这种事情,是格物院遇到的困难不够大啊,还是你每天批阅的奏折不够多?

  李从嘉被赵匡胤看的心塞,在把赵匡胤轰走之前说道:“大郎二十岁之前我不准备让他成亲。”

  赵匡胤算了算,李仲寓二十岁的时候,他家闺女十七岁左右,也算不得太大,也就没反对,当然他反对也无效。

  之前之所以让赵普提一声,就是担心会出变化,现在李从嘉还关心两个孩子的感情问题,想来应该不会轻易撕毁婚约,那或早或晚都无所谓了。

  “行,全凭您做主。”

  李从嘉听着赵匡胤这句话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转头就把人给轰走,然后开始看格物院那边送上来的实验数据。

  那边的人很认真,将进行的每一次实验数据都记录了下来,然后送给李从嘉。

  然而李从嘉从来不看这些数据,只看结论,因为他只看得懂结论,中间那些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不起,通通看不懂。

  可因为格物院每次发明创造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搞得那些格物专家们以为李从嘉在这方面十分精通,压根就不敢数据作假!

  李从嘉看完结论之后,发现加了枕木和石子火车头的运行的确已经能够持续很长时间,这个很长时间就是指至少能够跑到火车头燃料燃烧完毕。

  这样的话,李从嘉想了想觉得已经达到了火车最初步的要求,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火车能够拉多少东西,以及速度问题。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还真的不太好解决,现在火车的速度撑死了比马车快上一点,唯一的好处就是马车不能长时间行走,而火车只要有充足的燃料就绝对能够开到地老天荒——这也是理论上的。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火车头,如果再加上货运车皮或者客运车厢的话,这火车说不定跑的比马车还慢,还要花很多钱,估计都不如步行来的划算。

  李从嘉不知道制约动力的症结在什么地方,然而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那点可怜的知识已经没有了指引作用,只能看这些专家们能不能继续研究出更好的蒸汽机。

  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高压锅的面世,本来李从嘉还觉得能用上高压锅也是美滋滋的,结果他发现尚膳局根本不用这玩意,他吃的那些炖的酥烂的排骨从来都是小火慢炖,后来把高压锅给御厨,御厨还嫌弃高压锅弄出来的东西丢了味道。

  李从嘉无奈,不过吧,这个高压锅本来也是面向老百姓的东西,自从一开始量产上市,销量就一直不错。

  释雪庭陪着李从嘉看那些数据,说实话,他都比李从嘉能看懂的多,看了一会,发现李从嘉还在发愁之后,他就忍不住说道:“蒸汽机看起来很好用,只能用来做火车吗?”

  李从嘉:?????!!!!!!!

  对哦,谁说蒸汽机只能用来坐火车的?蒸汽动力做点什么东西不行?

  严格来说很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蒸汽动力很多人工动力达不到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蒸汽动力,而随着蒸汽动力的慢慢普及,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继续改进蒸汽机。

  交通不用说,火车是肯定要继续研究下去的,李从嘉还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坐着火车周游全国,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研究出蒸汽战列舰就好了。

  当然这一切似乎都比不上格物专家们开始制定压力单位等等一系列涉及到的单位来得重要,以前这些东西都是西方发明这些东西的人制定的,如今轮到了大唐专家制定,虽然李从嘉不太习惯他们制定的这种单位,不过不妨碍他美滋滋地想象着以后其他国家想要学习这些知识就必须学汉字。

  蒸汽机在发展,李从嘉直接找到鲁集说道:“蒸汽机这东西肯定不是你们几个就能研究明白的,这是一个大课题,我希望能够召集所有对这个东西有兴趣的人,一起来研究,不仅仅是用来做火车,用来做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

  鲁集他们自然早就知道蒸汽机的运用范围绝对很广,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从嘉点名要研究火车,他们虽然牛气,但也不可能无视李从嘉的意愿,更不要说蒸汽机这个概念最早就是李从嘉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