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2章(1 / 2)





  越两日,她与姚成拜堂成亲。

  杨阁老听说这件事之后,气得险些背过气去,当即带着护卫去找女儿算账,意在将婚事搅黄。去了才知道,办不到。

  燕王妃来喝喜酒了,一干王府侍卫就在宅子外面,分明就是帮着一对新人避免横生枝节。

  杨阁老知道,这一次与女儿斗法,他输了。深吸了几口气,才压下满腔怒火回了府中,进门就看到妻子、次女正相对垂泪,为的自然是长女下嫁于人的事。

  长女偏偏挑了个打把势卖艺的人下嫁,打得什么主意,他明白。如此一来,他的诸多打算都落空了,只得另辟蹊径。

  这晚,裴奕伏案忙碌的时候,李海过来了,说有要事通禀。

  裴奕到了院中,主仆两个低语片刻,他才回到房里。

  叶浔在给柳之南挑选贺礼,看着库房里的单子,斟酌着送什么才好。

  裴奕盘膝坐到她对面,一面写折子一面跟她说话:“前朝的那些权臣佞臣,你听说过么?”

  “听说过一些,却没当回事。”叶浔不解,“怎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却道:要说权臣佞臣,皇上可是前朝当仁不让的第一位。

  裴奕没回答,却继续道:“秦阁老、陆先生,这两个都曾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倒台、被囚,都是皇上与外祖父、徐阁老、孟阁老联手才有的结果。”

  秦阁老、陆先生,前者是皇上痛恨的,后者是皇上最忌惮的。陆先生曾是朝廷重臣,后来是名满天下的学士,收在名下的是皇上、燕王这种人,裴奕也是他的学生,只是因为时机的缘故,没几个人知晓。

  秦阁老已在囚禁岁月中病故。

  陆先生还活着,虽然被囚之前声名狼藉,但到如今,他依然是很多学子武官敬仰的一代文武双全的名士。他游走四海多年,施恩于人的情形很多,也是因此,很多人并不在意前朝王朝陨灭,只为他被囚禁而对当今圣上满心怨怼,稍不如意便蓄意谋反。

  这也是皇上一再下令让近臣、锦衣卫缉拿处死一些要犯的缘故。

  有的人一生敬畏的是天子皇恩,有的人一生敬仰的是名士带给自己的信仰。没办法的事。

  叶浔放下手里的明细单子,侧耳聆听。

  “而这两个人,对杨阁老应该都有着知遇之恩。”裴奕蹙了蹙眉,“查了近一年才能确定。可惜的事,回头再找那些能作为人证的,已经杳无踪迹。杨阁老或是有所察觉,或是防患于未然,命人灭口。”

  “所以,杨阁老或许不敢忤逆皇上,却依然为了秦阁老、陆先生不甘,痛恶外祖父、徐阁老等人。”叶浔一面说一面思忖,想到杨文慧,心头一滞,“不对,这些再怎样,都是内阁里的争斗,不只是这么简单。他背地里一定还做过犯了大忌讳的事。”

  “的确如此。”裴奕牵了牵嘴角,“但是这些事说出去谁会相信?无凭无据。”思忖片刻,“明日找大哥说说这件事。没有可以做得天衣无缝的事,锦衣卫又最擅长这些。由他慢慢查着,早晚还是能够给皇上提个醒。”

  叶浔点头,随后却是叹气,“杨阁老这算不算是书生意气?只为了报答两个人的知遇之恩,连自己的女儿都豁出去了。”

  “陆先生那一套,要是不信,那就是空谈;要是相信,便会一生受益或受害。”裴奕按了按眉心,“都说文人相轻,但是文人真正钦佩敬仰一个人的时候,是连是非都可以混淆的。”

  这是个沉重又让人无奈的话题。

  裴奕不想她多思多虑,笑道:“让你知道原由而已,不需挂心。大哥查以前的事,我和外祖父从现在的局面着手,总能找到杨阁老的软肋。”

  “你就不心急么?”叶浔打量着他的神色,她可是听着都着急。

  “心急?”裴奕失笑,“心急就别做官了。”

  这倒是。叶浔回想着今生初相识时他的样子,再看现在,觉出了不同。他越发的沉稳,埋头忙碌时神色透着些清冷。

  迟早,除去一份孤绝,他会慢慢趋近前世的样子——在外人眼中。她大抵是不能见到的,在家中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才不会冷脸示人。

  杨文慧招赘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遍京城,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闻。

  杨阁老有几天颇为灰头土脸,走到何处都会被人取笑一番。别人也就罢了,就连皇上都打趣过他:“你的长女倒是敢作敢为。”

  直到淮安侯孟宗扬娶妻,杨家这桩事才成为旧话。

  柳之南出嫁前一日,叶浔去送她,第二日又去喝喜酒,目送着她的花轿离开娘家。

  心里一直在想的是之南终于嫁了。别人眼中是水到渠成的一桩姻缘,她却觉得并不容易,希望两人成婚之后琴瑟和鸣。

  ☆、第109章

  柳之南嫁入淮安侯府的第七日,孙府成为了部分命妇关注的焦点:孙志仲与罗氏和离,日后各自婚嫁,再无瓜葛。

  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罗氏自嫁入孙家,大错从没犯过,可自从叶冰进门之后,曾挑起两次事端,这就足以让孙太太耿耿于怀了。

  罗氏小产之后的所作所为,把孙太太气得不轻,全忘了思虑别的细节。事情过去之后,少不得思前想后,先是去问卢大夫,后又去与长子求证。

  孙志仲是想,事关子嗣,早晚都要让母亲知情,便如实相告。

  孙太太气得又在床上躺了两天。罗氏做的那些事,哪里是禁得起推敲的?思前想后的结论是这儿媳简直要不得。爬下床之后,一心一意照料叶冰,却不肯给罗氏一点儿好脸色看。

  换个看的开的,也就认命了——夫君也放下话了,婆婆那边给脸色也不过是一时的,只要尽心侍奉,总有冰释前嫌那一日。到底是自己理亏在先,不低头又能怎样?偏生罗氏就是那个特例,她就是无法忍受夫君的冷待、婆婆的冷脸。

  如此一来,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在数日之间的摩擦之下矛盾不断激化。

  孙太太受够了这个门第寻常却跟她做张做乔的儿媳,勒令儿子休妻。

  还是孙志仲念旧情,在母亲面前周旋一番,又与罗氏诉诸实情,这样才落得个和离的结果。

  罗家对此唯有怨怼,放出话来:“你们孙家与罗氏女和离,倒要看看你此生还能不能娶到门第更高品行更好的闺秀!可别等到后继无人时再哭!”

  孙家听得这一番话,要说有感触,只能说是和离就对了,不和离的话,这种亲家早晚都是要人命的主儿。

  王氏听说了这消息,却是比谁都高兴。女儿没了心胸狭窄的对手,日后在府中的日子岂不是惬意的很。自然也明白,孙家便是为着赌一口气,也要尽快让孙志仲续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