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人美为患第6节(2 / 2)


  卫申与谢安又说几句书法交流,随后话题回到刚才卫姌进来之前议论两家婚事。谢安当然为卫姌之死表示惋惜。卫申则道天道无常。卫姌找不到,只能当她死了,两家无法缔结秦晋之好。

  卫姌听到此处,心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彻底没了隐忧,这时却听到旁边有人小声唤她。

  “玉度。”

  作者有话说:

  这篇文是仿东晋。

  为什么说仿呢,因为在研究西晋东晋历史的时候,我真的快哭了。人物之多,历史条线之多,臣妾实在做不到啊,完全照史实写,我要和大家说十年后再见了。

  我只是个言情小写手,现在把故事溶于到东晋中,展现皮毛就是能力极限了。

  文中有真实历史人物,也有虚构,都只是为故事服务,我也很怕有些文史的东西多了,大家读着会很无聊,如果有这种迹象,大家千万要指出来。

  ps:谢安风流,但不是男主,别误会。这只是一个牛人,必须要提而已。而且给女主镀金。

  8

  第8章 厅内

  卫姌没想到,记忆里那个表面温润实际上漠然无情的谢宣会主动打招呼,她不想理睬,和刚才表现的一样,垂头不语。

  谢宣见他全无反应,心里隐隐有种感觉,这个卫家小郎君自进来后,对他的态度透着隐隐的冷淡。谢宣出身名门,自幼众星拱月,家中往来的长辈都要对他另眼相看,更别说与他岁数相当的同辈。

  偏偏这个卫家小郎君的态度,似避他如蛇蝎。

  谢宣把头撇了回去,他待人接物一向温和,但谢氏子弟岂会全无傲气。

  谢安与卫申相谈甚欢,本朝士族皆追求哀而不伤、悲而不戚的境界,卫姌毕竟是小辈,家族中人已经接受了她已不在的事实。卫申与谢安又聊起朝堂之事。

  谢宣听了几句,心知叔父谢安暂时还未有出仕的念头。他心道谢家小郎君毕竟年岁还小,应该听不懂这些,不自禁又瞥去一眼。

  厅外的光线照进来,在她身上淡淡笼罩一层,真如同玉人一般。

  谢宣刚才憋着的气好像一下就散了。他心想,两家姻亲若是能成,小郎君就是他的内弟,他生得如此模样,还聪颖多才,想必家中长辈定是万分宠爱,才养成了这般冷淡倨傲的性子。

  如此一想,谢宣觉得卫姌并非是不知礼仪,是环境使然。他再次开口,不唤刚取的字,而是直接道:“卫小郎君。”

  点名道姓的,卫姌不能再装作不知,道:“何事”声音依旧是有些冷的。

  谢宣道:“我刚才唤你,你为何不应”

  卫姌原以为冷脸足以让谢宣不再搭话,哪知他居然这么直接地问出口。

  她颇为惊异地看了他一眼。

  谢宣去年成年,今年十七岁,学识涵养让他看起来端敏持重,但掩盖不住少年气。他看着卫姌,目光露出几分好奇。

  卫姌心道,还真是和前世的他判若两人。

  “刚取的字,还不习惯,”卫姌敷衍地解释了一句,“你别喊我的字。”

  “为何你不喜欢”

  卫姌抬头看了眼上座的谢安,人还在面前呢,哪能说不喜欢,只好道:“可以等我成人了再喊。”

  谢宣脸上不禁显出一个清浅的笑容,心道果然年幼,孩子气十足。他道:“刚才我叫你,是想问你在哪里看过《天发神谶碑》和《熹平石经》”

  卫姌心下咯噔一声。这两个碑刻拓本,她都是前世在谢家见到,卫家并没有收藏。

  没想到谢宣如此敏锐。

  卫姌忍不住仔细打量他,怀疑是不是刚才自己说的让他不乐意,所以故意找茬。

  照她对谢宣的了解,他应该不至于这般小肚鸡肠,莫非现在年纪小展露的才是本性,日后年纪稍长才沉稳大度起来

  谢宣发现这小人儿对着自己目光梭巡,圆溜溜的眼睛里全是不解,模样比不理人时灵动许多。

  他笑道:“怎么了我并不是要问你借字帖。”

  卫姌道:“问我借也没有,我家没有这两本字帖。”

  谢宣诧异,“你刚才侃侃而谈,难道全是猜测”

  卫姌轻哼一声,道:“我虽没有亲眼见过字帖,但两本字帖的评语却是是看过。”

  谢宣想到了卫夫人,同是出于安邑卫氏,卫夫人乃当世书法大家,不让须眉,给卫氏子孙留书指导也很正常,她最出名的就是撰写过《笔阵图》,是教人练笔着墨的书,听说就是王家子孙,启蒙书法也需先学《笔阵图》。

  书法一道,卫氏既有师承也有英才,可以说是根底深厚。

  谢宣道:“如此你真是厉害,未见过字帖也能说中要害。”

  卫姌和他说话态度并不算好,可谢宣依旧温和,甚至有谦让之意。卫姌头有些大。只好继续无礼的样子,下巴一抬,倨傲道:“那是自然。”

  哪知卫申的教育立刻就来了,“玉度,不可与客人如此说话。”

  卫申与谢安交谈,偶尔也注意谢宣卫姌两个小辈。

  卫姌立刻正襟危坐,露出乖巧笑容。

  谢宣暗自觉得有趣,家中兄弟没有这般乖觉的。

  谢安瞧了眼两人,对卫申道:“兄家中子弟都教的甚好。”

  卫申感到这句应是有感而发,问道:“安石兄莫非见过我那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