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人美为患第57节(2 / 2)


  “这是为何”

  卫姌一脸正色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年纪小,正该专心研习学问,不问他物。”

  戚公明心头震动,语气佩服道:“以往还以为士族子弟大多都是纨绔,是我浅薄了,卫小郎君一心向学实在令人佩服。”

  卫姌暗自汗颜,“……也没有这么好。”

  卫姌这日整理帛书上下搬动,戚公明又总是找她说话,身体疲惫不已,回程的路上她在车里就打起了盹。

  掌灯时分,车到了府门前,车夫唤了声小郎君,见里面毫无反应,正要再提高声音,忽然看见卫钊带着亲卫从里面走出。

  卫钊大步过来,打开厢门,看见里头躺着的卫姌。

  卫钊心道:与同龄小郎君相比,这个幼弟似乎都更要清瘦单薄一些。

  看她卧在垫褥之中,他伸出手,想要将她抱下来。就在碰到她肩膀之时,卫姌细密的睫毛轻轻扇动两下,然后睁开了眼。

  卫姌有些怔忪,眼眸微微泛着湿气,看过来的那一刻,仿佛要将人映入瞳孔之中,含着几分情意似的。

  明知只是错觉,卫钊心口仍是猛地一撞,呼吸都变得有些重了。

  卫姌起身,卫钊伸手将她扶住。

  卫姌一看门口的阵仗就知道卫钊这是要外出,这个时候出去通常就是应酬,她笑着和卫钊招呼过后,就往里面去了。

  卫钊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直至消失不见,仍是站着不动,目光幽深莫测,旁边的人都觉得有一丝奇怪,却没人敢提醒。

  卫钊眉头紧锁,无人知道他平静沉凝的表相下,心思燥郁而狂悖。他从未有过这般踟蹰难行的时候,眼前仿佛是个深渊,当他清楚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站在悬崖边上。一步跨出就要坠入其中,但此刻明知危险,他却又总是被吸引着,蠢蠢欲动想要往前。

  他深呼吸一口,转身上马,一勒缰绳,在亲卫拱卫下离去。

  今日是江州各路武将凑了个局,请卫钊赴宴。原来卫钊带着一军到豫章,江州各处都还采取观望态度,建武将军虽然名头大,但若是最后若是要调往他处,那和本地也没多大关系,但如今上下都已知道,桓冲新任刺史,卫钊也将任督护。如此立刻上下闻风而动,将卫钊请了出来。

  去的是个城西的院子,是个郞将的院子,平日少有住人,只因此处偏僻好静,无所打扰,夜夜笙歌燕舞也无人管,便用来做个应酬场所,有时还会租给军中同仁。今日招待卫钊,自是用了心的,内外打扫了一趟,灯笼高挂,婢仆都换了新衣。

  席上更是丝竹盈耳,杯盘交错。

  如今豫章官场上谁不知卫钊是个风流种子,席间请了几个伎子都是豫章城里的名妓,生的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个个都是热闹场面的好手。众将领先前已向卫钊敬过一轮酒,这时有伎子扭腰娇笑着上前,给卫钊奉酒上来,身子几乎软倒在卫钊身上,一声声娇滴滴唤“将军”。

  卫钊逢场作戏自是不拒,但心思却没有在这上面,和众人谈笑风生。这时他眼角余光瞥到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生得唇红齿白,身段纤瘦,与在座武将截然不同。他进来坐在末席一个参军身旁,举止亲密,旁人也见怪不怪。

  郞将见卫钊注意那一席,在他耳边低声解释道:“那是严参军,是个好男风的,这是他相好,也是城里有名的倌儿,叫敦乔。”

  郞将见卫钊时不时朝那里看去,心下还觉得奇怪,从未听说卫钊好男色,怎么百媚千娇的美人在侧,他还关注着倌儿呢。郞将也是个人精,很快吩咐仆从两句,仆从跑到参军席上说了什么,只见参军和那个叫敦乔的倌儿都很惊奇,随后敦乔就手持酒杯上前,来到卫钊面前敬酒。郞将趁机让他坐到卫钊身旁。

  卫钊自然知道是这群人的试探,他点了点头,饮了一口酒。敦乔红了脸,来到卫钊的身边,和刚才那伎子正好一左一右两侧,他眼梢斜上挑着,容色清俊,笑着伸手搭在卫钊手背上,清亮宛然地喊了一声,“卫将军。”

  卫钊啪的甩开他的手,胃里一阵翻滚,脸色发黑,豁然起身。

  作者有话说:

  哈哈哈哈……感谢在2023-01-06 00:10:44~2023-01-06 23:34: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77

  第77章 游园

  众将见他勃然变色, 顿时噤若寒蝉,只有方才添酒的伎子察觉到卫钊是因为身旁的那个倌儿,娇笑着去拉卫钊的衣袖, “将军莫恼, 别让不相干的人扫了兴致。”

  卫钊扫了眼席间,脸上又重新带了笑, 借故离席,出去吹了一阵风,心中却依旧烦躁。过了片刻又回到席上,那个叫敦乔的倌儿却已经不见了, 在座的武将大部分都是眉眼通透的人,经刚才那一遭,立刻就知道卫钊并不好此道,便立刻把人弄走了。

  众人言笑晏晏,气氛热络,两席中间坐着个伎子,正抚琴弹唱。

  琴乐缠绵, 唱音婉转。

  卫钊与左右说笑一阵, 又受了大大小小官职的敬酒,期间他唇角含笑,天然一股世家子的贵气, 风度翩翩。众将对他却越发敬畏,之前就听闻卫钊战场上悍勇凶戾,年纪轻轻就立下大功, 如今北伐失利早传得沸沸扬扬, 卫钊那场首捷便凸显得越发了不得, 看他应酬如此老练, 于官场上那一套也毫不含糊,当下没人再以年纪来衡量他,便是四十多岁的老将,在他面前也不敢称长,口中只恭敬地喊“将军”。

  喝过一轮酒,卫钊觉得应酬得差不多了,放下酒杯,对左右道:“明日还有要紧公务,先回去了。”

  郞将给伎子使眼色。

  伎子连忙笑着挽留,“将军莫非嫌弃我等不入眼,再饮一杯走也不迟。”

  卫钊嘴角微微翘着,一眼扫过去,目光却叫人心中凛然,不敢造次。他让仆从给伎子多些赏钱,脚下没有停留。

  亲卫方才见他喝了不少酒,立刻劝道:“将军还是坐牛车回去吧。”

  卫钊摆了摆手,抓着马鞍上马,一拉缰绳,快马离去。

  回到府中,弯月高挂空中,卫钊刚才一阵纵马快行,心中烦躁郁结稍稍散去一些,刚进入院中抬头看见卫姌院子里的灯火还亮着。他脚下一顿,沉吟片刻,转向朝卫姌院子走去,还没来到门口,灯火突然就熄了,卫钊盯着刚才亮灯的屋子。

  他看得太过专注,目光隐忍,又似乎别有深意。

  等他回过神来,扭头忽然看到亲卫略有些奇怪的目光。像他这样权柄在握的将军,应酬一半回来,站在幼弟的院子门前,太过怪异了些。

  卫钊紧攥的拳悄悄松开,脸色绷着转身回了正房。

  卫姌和戚公明又整理了两日,已将行宫楼中的帛书整理大半,剩下的再一日也差不多完成。戚公明经过这几日相处,早已不以年龄小而轻忽卫姌,相反,他时常与卫姌交谈,请教一些高门士族府内该注意的事。这本就是戚公明的短处,卫姌和其他士族子弟又不同,极好说话,他便趁机问了不少。

  卫姌毫无保留倾囊告知,这些本就是她前世在谢阀多年积累的见识。戚公明的学问极好,她也问了好些问题。戚公明干脆把自己记录的一本手札赠予她,说是跟着赵师所学时的记录。这类手札非同门至交不会相赠,卫姌毫无心理负担地接了过来。

  两人都觉得有所长进,对整理书楼这个差事满意至极。

  到了下午,因将上层插架的帛书拿下来,楼里扬起一股飞尘,戚公明见卫姌站在一侧,轻袍缓带,意态闲雅。赶紧道:“卫小郎君,尘埃太大,你先出去转一圈,等我收拾好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