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旦夕11(2 / 2)

  一提李主任,频频点头的李敏就见陈文强的脸色马上就变了。梁主任说过话之后,也注意到陈文强的脸色不好,就继续说道:“你也不用忌讳提老李,我们活着能提起他,他就是还活着的。等一旦再没人提起他了,他那才是真的死了呢。”

  陈文强接受梁主任的提点和劝告,收敛起悲哀的脸色。开始与梁主任商量正事。“那个老梁,胸外科才挂牌没多久,这么些伤者一起涌进来,我想把潘志调到胸外科这面来加强胸外的力量。你看看怎么样?”

  梁主任就说:“我是没什么问题,谢逊再有几个月就回来了。要不等老石、老向到了一起商量,看看老石是什么意见?”

  陈文强看看电子钟说:“他和老向差不多也该到了。咱们去主任办公室了。”

  *

  石主任中午没有在家休息多久,就按照陈文强的要求提前回到科里。李主任这一去,外科首先就要调整值班小组。然后他还想问问陈文强,明天送李主任夫妻是怎么安排的。

  及至到了科里,见陈文强提起要把潘志转到胸外科的事儿来,他想起王大志对自己委婉的请求,就对陈文强说:“潘志或者是王大夫都行。”

  陈文强却犹豫了一下说:“胸外科这么多术后的,现有的力量太薄弱了。那王大志在急诊,也不好马上召回病房来。再一个我考虑他进修过腔镜,在外科临床大夫里,他是唯一的一份,我觉得他还是归去普外那边比较好。”

  “潘志毕业的时间虽然短,但他出身医大,书本知识要比王大夫好很多。对加强你胸外的技术实力有帮助。再说他前年也晋了主治医,尽管是普外专业的,但普外转普胸也是常有的事儿。至于他以后要不要定心胸,等过了这段时间,你看看他是不是能干得了胸外再说了。”

  陈文强这番话既考虑了胸外科的现状,也考虑到了王大志的技术特点。

  “老梁,你觉得怎么样?把潘志调给老石,等月底王大志急诊轮转结束,他就去你们普外。这两三周你可能要辛苦一点儿,等谢逊回来也就好了。”

  梁主任点头应允:“没问题。普外这次没收几个伤者,先解决老石这边人手不足的事儿。免得你们这面不是白天缺人、就是晚上连轴转的。任谁也不是铁打的,都熬不住的。”

  他觉得拿王大夫换潘志,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反正普外除了那俩工农兵大学生,全是正经本科院校毕业的,不差潘志一个。

  陈文强见梁主任同意放人,就转头去看石主任。

  “老石,你的意思呢?”

  听完陈文强的解释,石主任叹服他这样的考量。凭心而言,石主任还是愿意潘志过来胸外科这面。不论是医学基础还是为人处事、甚至年龄梯度等,潘志显然都比王大夫要合适很多。自己只需要告诉王大夫,陈文强有把他归到普外的想法就足够、足够了。

  梁主任就问他:“那值班呢?得怎么调整?”

  陈文强看看手表说:“小李,你催下向主任,怎么还不到?”

  李敏就往向主任家里打电话,家里说他早出来了。再打去科里,科里说他去胸外科了。陈文强听了这样的结果,脸上的不耐烦就收起来。

  “我的意思是:老李那组原来定的今年不休年假和探亲假什么的。现在就让和他一组的年轻人休假了,等月底回来转急诊去。去年9月去急诊的那几个,回病房要调换一下科室,原来在普外的去骨科,骨科的去普外。现在的六组值班、一组休假,就先维持几个月,等谢逊进修回来就还是七组值班、一组休假。”

  李敏把这些安排都记录下来。然后捧给陈文强检查。

  向主任来的也不算慢,他进门就跟陈文强解释:“陈院长,不好意思迟到啦。那个我在科里才要过来,遇上点儿小事,值班大夫拿不准,我就只能看完患者才过来。”

  陈文强点点头,算是接受了他的解释。他吩咐李敏说:“小李,把刚才的记录给向主任看看。”

  调潘志到胸外与向主任无关;让王大志进普外也与他无关;年轻小大夫的轮转,对他影响也不大。等他把值班小组和休假的安排看完了,陈文强的安排也都是公事公办的,他自然没有反对意见。

  “那么3月1号,顾大夫和宋大夫去急诊。王大志去普外。他们的值班编组,等3月1号的时候统一调整。潘志过来胸外科,暂时还算你们普外值班的人头数。”

  这是最省劲的工作安排了。三个外科主任都没有反对意见。

  最后陈文强说:“我看马大夫和邓大夫有一定的脑外科基础,这几天攒下的开颅术后的伤者也比较多,我不能一直在科里守着,我准备把他俩留这边给小李帮忙。差不多也要到月底吧。你看怎么样,老向?”

  “行啊。”骨科人手充足,向主任不在乎两个进修大夫的。

  陈文强想想又说:“老向,你得空问问他俩,九月份愿意不愿意留下来再进修一年神经外科。”

  “什么?你老陈要收进修大夫了?你还问他俩愿意不愿意?我跟你说,你要收进修大夫的消息散出去,咱们省院医务科的门槛得被踩平了。”

  陈文强略谦虚地笑笑说:“神经外科的手术量有限,若招了人不能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耽误人家就不好了。”

  *

  石主任见李敏把后来的这些记录给陈文强看过、签字了,就问他:“明天怎么安排?”

  向主任就说:“我和老王都想去。想去送老李最后一程。一起工作了半辈子的。”

  “不然就让卞主任和许主任看家?咱们几个去了就回来,不吃回灵饭了?”石主任他自己是非常想去的。

  虽然他过来省院工作不足一年,但与老李在胸外科一起工作,他早认识到老李那终日板着的面孔下,是一腔热血的、以事业为重的、以患者为优先考虑的质朴真诚心肠。

  “那也行。”陈文强略考虑就应了石主任的提议。“你们把各自科里的事情安排好。我明天要致悼词、主持回灵饭,肯定回来得晚。老梁,你回去安排一下,看能不能让潘志下午就过来,他也好跟着老石熟悉一下患者。”

  “行。我这就回去安排。”梁主任站起来就走。

  向主任也说:“老陈,我这就回去跟那俩进修大夫说一声,让他们就在这面帮忙了。”

  *

  三点多钟,潘志便抱着自己的东西、带着归他负责规培的小王,与马大夫和邓大夫前后脚地过来十二楼了。护士长吕青便给他俩安排更衣柜和办公桌。

  李敏正带着实习生改医嘱,站起来笑着说:“潘老师,小王,马大夫、邓大夫,欢迎欢迎。”

  潘志很谦和地说:“往后还得仰仗师妹多帮忙。”

  “好说好说。”

  郑大夫看着潘志等人过来,心说李主任走了,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倒瞬间壮大起来了。只是潘志这一过来,他比自己早了两年毕业、还晋完了主治医师,自己今年要晋中级的论文还没有着落、而且今年晋中的可能性也不大,唉,这以后的日子要难过了。

  可是再难过,场面上的话该说还是得说。

  一时间,大夫办公室热闹起来。

  果不出郑大夫的所料,等潘志他们几个放好东西后,陈文强就来张罗晚间下班前的查房了。而石主任在介绍病情的时候有了偏颇,重点向潘志介绍胸外科术后的患者。

  这浩浩荡荡的晚间查房队伍,就不是早上可能比拟得了的了。领头的是陈文强和石主任,然后是潘志和郑大夫,跟着是去年分来的覃璋、小王、杨宇,再是借来的进修大夫马、邓,加上四个实习学生,作为住院总的李敏和护士长则跟在最后。

  这大队人马让石主任生出了恍忽还在医学院的感觉。那时候的教学查房就是这样的格局:教授兼科室主任打头、本家主治医、住院大夫、进修大夫、实习学生的组成。

  他在进病室前,特意回头看了看查房的队伍,带得陈文强也驻足回头,然后俩人心有灵犀地相视一笑。

  撇开实习学生不谈,单看能顶人用的潘志、马大夫和邓大夫这仨,不仅是石主任,就是陈文强的心里,也都安稳了很多。

  ——胸外科、脑外科终于能够继续正常运转了。

  查完房回到大夫办公室,陈文强就对所有人说:“十一楼和十二楼是编在一起值班,但咱们科这几天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外科正常的编组值班外,咱们科最好有自己人在科里守着。因为十一楼的值班大夫未必知道咱们科患者的具体情况。万一遇到什么事儿,还要现看病历。那病历,你们自己匆匆忙忙写的,你们觉得可信性能有多大?”

  郑大夫立即主动要求:“我今晚留在科里看着。”

  潘志便笑道:“那我就明天晚上了。”

  “陈院长,我们俩也可以晚上过来,就是我们没有独立值班权。”马大夫和邓大夫交换一下眼神后开口。

  “要这样,陈院长,咱们俩多少也能喘口气。”石主任昨晚累得够呛,再顶一晚可受不住了。

  “是啊。”陈文强满意这些大夫们的表现。他先对马、邓俩人说:“你俩晚上九、十点钟就回去睡觉吧。咱们科没那么多的值班室。”

  然后他又对所有人说:“这种情况是临时的。咱们这两层楼,几天内突然间收进来五十多术后的,不是李大夫一个住院总能忙过来的。熬过去这头一周也就差不多了。”

  “是、是。”大家都附和着赞同陈文强的说法。

  陈文强继续做科内的安排:“那个潘志,小郑,你俩作为本家大夫多上点心。覃璋,你最近就先跟着石主任了。”

  “是。”仨人赶紧应了。

  石主任接着就把胸外科的四十多张病床分成了四组,那些术后伤者轻重搭配。潘志和小郑各管一组,他自己带着覃璋和杨宇管了两组。

  “至于马大夫和邓大夫,你们俩就跟着李大夫,管神经外科的患者。向主任跟你俩说过了吧,你们结束骨科进修后,若是愿意可以到神经外科进修一年。”

  “向主任和我们说过了。我俩都想再进修一年神经外科。”

  省院的神经外科这两年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但陈文强从来不收进修大夫。要去医大附院进修吧,附院的要求得在神经外科工作三年以上,才有报名参加进修考试的资格。如今只凭着昨天做了几台开颅手速的助手,就得到这样的进修机会,对马大夫和邓大夫来说,这真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