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全校都穿越了第37节(1 / 2)





  说起来,他们都算得上是青年才俊,每一个拎出来都是德昌郡中有名有姓的,哪怕不至于眼高于顶,起码是对自己的医术无比自信。

  但经过这次疫病,让他们明白何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就算飘过了天,上面还有神仙。

  他们的意思和吕永的差不多,那就是村民们要记恩情,也不要记他们,而是要记仙境仁德才是。

  而村民们虽然大多不识一字,也比不得那些贵人的见多识广,可正因如此,他们就更加虔诚。

  更何况是救了全村人的救命之恩。

  于是,他们就合计着要怎么报答仙恩。

  可这倒是个难事。

  因为吕永说:“仙人交代过,他们不需要香火,也不用供奉,这些他们都用不上。”

  这话琅云师生说得真心实意。

  他们的目标从来都是治病救人顺便赚些积分,就算给他们上香他们也收不到,也不是真的仙人,不吃蜡烛……

  比起这个,倒不如想想有什么还需要他们帮忙的。

  他们不怕麻烦!快来麻烦他们!

  村民却越发感念仙人的不求回报,心中越发感动。

  于是牛村正带着几个族老凑在一起,保持好了社交距离,隔空靠吼的合计了一下,便决定趁着现在村子重建,专门盖个祠,供奉神像。

  族老有些担心:“可吕小郎中说了,仙人不需要这些,我等会不会弄巧成拙?”

  牛村正拐棍点地,声音平缓:“那我们就不做神像了,换个仙器供奉也一样。”

  族老闻言,便有些好奇:“换什么?”

  牛村正思考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去村口把宣传画撕下,准备拿去贴起来,又将还没用过的手套口罩悄悄带走了一副,恭恭敬敬的摆着,大家一起一日三炷香。

  除了这些玄学之事,村子里有关于琅云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别看这些村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在编故事方面却是能力一流。

  以前是编来哄孩子,现在是编来吹琅云。

  其中有很多都是联系实际的,毕竟他们是真的被仙人所救,自己身上的事儿做不得假,便显得那些小故事们格外真实。

  而村中也是有读书人的,其中有个老童生,虽考了大半辈子还是个童生,但文字功底还是可以的。

  他将村子街头巷尾传说的各种故事收集起来,稍加修改,让这些故事看起来更加合情合理,剧情也更加跌宕起伏。

  每天晚上,老童生都会到村子的那颗大槐树底下讲故事。

  一开始也就是孩子们来听一听,到后来,村民们也会搬着板凳过来围观。

  但因为自从疫病起来后,村子便被封了,只有进去的,不能有出来的,故而内外消息不通,外面的人都不知道里面的情况。

  不过声音却是拦不住的。

  老童生在村口讲故事,外面把守的护卫们多多少少也能听到一些。

  而去周围村子帮忙的郎中们也会把仙境之事描述一番,令人心向往之。

  结果就把故事都散播出去了。

  而此时,德昌郡中已经开始盛传岳小郎君被仙境治愈的奇事,引得不少人对凤尾山中的琅云格外好奇。

  这些故事一出,便迅速传扬开来。

  很快,之前只是小范围传播的琅云传说便席卷了整个德昌郡,就连说书馆里的先生也开始紧跟潮流,讲述琅云那些事儿。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仙法。

  这天在说书馆里,依然讲述的是仙人妙法――村子落难,有仙人驾着五彩祥云前去营救。

  “只见仙人下了祥云,拿出法器!”待说到了关键处,说书先生却是醒木一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句话,引得台下人一片抱怨,但还是给了赏钱,等着明天还能再听。

  待他们离开了书馆去了隔壁茶楼,还是觉得意犹未尽,讨论的也是刚刚的精彩故事,对仙境心生向往。

  偏在此时有个声音响起来:“这等虚无缥缈的事情,你们也信?”

  众人回头,便瞧见角落的桌子旁坐着个清瘦的男人。

  而有人认出他来:“这不是之前在韦郎中吗。”

  话音刚落,人们的眼神就变了。

  韦鑫也没想到有人认识自己,下意识的错开了视线,只在暗地里磨牙。

  几个月前,他也是小有名气的名医。

  说是名医,其实中间有不少水分。

  他虽是古人,却很擅长宣传造势,靠着雇人自导自演弄出了几次动静,传出了神医之名,很快就在德昌郡内立足。

  之前只是小病小灾,倒也没看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