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2 / 2)


  灰尘太大,他抱怨不停,扫了块四四方方的位置出来,随即就抱稻草去了,地上湿气重,他将扫干净的位置铺上厚厚的稻草,完了将褥子垫到稻草上,再往上放被子,五个人,睡觉要占不少地方,不知角落睡的何人,他把位置选在门边,假如半夜那人起歹心,他们翻身就能往外跑,如果睡里边那人堵在门口他们还怎么逃得出去?

  虽说父亲总打骂他,关键时刻自己想得还是很周到的,不禁为自己的足智多谋沾沾自喜起来,琢磨着待会谭盛礼来,他不经意的提上两句,谭盛礼定会夸他的,想到父亲露出赞许的眼神他就美翻了天,钻进被窝咯咯笑了起来,谭盛礼在门口看到的就是谭振兴抬着腿往空中蹬,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模样,谭盛礼的视线落在旁边乱放的扫帚上,板着脸道,“清扫干净了?”

  偌大的柴房,除了谭振兴身下稍微能看,其他地方脏得不忍直视。

  听到熟悉的声音,谭振兴钻出被窝,脸上的笑微微僵住,理直气壮道,“清扫干净了。”

  谭盛礼进门,轻轻踢了踢脚边的柴灰柴屑,“那这些是什么?”

  谭振兴直起身,想说他来前就有的,睡觉而已,用不着里里外外的清扫干净吧,没来得及开口呢,门外呼的声,大风刮来,地上的灰尘柴屑顺风而起,气势汹汹地扑面而来,谭振兴忙拉过被子盖住脸,待风声过去,他探出脑袋,只看被褥上满是灰,他:“......”

  自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不敢祈求称赞了,忙关上门,抖掉被褥的灰,重新清扫柴房,谭盛礼看得直摇头,没有骂他,帮着搬柴,挪桌椅,将地上的灰扫得干干净净,不仅这样,还把柴重新整理过,便是角落里的衣服都叠得整整齐齐的,叠衣服时,谭盛礼看稻草发了霉,让谭振兴再抱些稻草将其换了。

  角落里味重,谭振兴捏着鼻子,“父亲,不经同意乱动别人的东西不太好吧?”

  谭盛礼拧起眉,谭振兴顿时不敢说了,转身就抱新稻草来,又将发霉的稻草搬出去,看里边夹着两个馒头,他嫌弃得不行,“父亲,怎么办啊?”

  “留着吧。”谭盛礼铺上厚厚的稻草,把馒头放在稻草下,完了再把叠好的衣衫搁在上边,问谭振兴,“知道我为什么多管闲事吗?”

  谭振兴累得盐酸背痛,哪儿有心思揣测谭盛礼的想法,“父亲做事有原则,哪儿会是多管闲事。”

  “油嘴滑舌。”谭盛礼训斥了句,想起到现在都没看到谭振业人影,“振业去哪儿了?”

  谭振兴想好好抱怨两句,转而想到上次谭盛礼教育他的话,又忍住了,只道,“出去了。”说着,看谭盛礼没有动怒的征兆,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抱怨,要不然又得挨打了,他这会太累了,衣服蒙了许多灰,只想去楼上洗个澡。

  刚刚他们下楼,谭振学和谭生隐就说洗澡,这会约莫洗完了。

  谭盛礼摆手,“去吧。”拍了拍衣服上的灰,打水洗了手就坐在稻草上养神。

  夜色已深,隔壁马儿的呼吸声都能清晰的听到,就在他昏昏欲睡时,外边来了人,谭盛礼惺忪地抬起头,只看来人是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衣衫单薄,头发花白,手里杵着个拐杖,走路摇摇欲坠,进门的刹那,他惊疑地多看了两眼,缓缓退了两步,踟蹰不前的望着里边。

  像认错了门。

  谭盛礼忙迎上前解释,顺便介绍自己的情况,老人低着头,紧紧攥着手里的拐杖,闷声不响地往里走,几步路,他像走了许久,谭盛礼看他动作不便,上前搀扶他,被他惊恐地躲开了,谭盛礼不好多加冒犯,见老人睡下后,掀过衣服就披在身上,蜷缩成团,身体瑟瑟发抖,他抱了床被子给他,“老人家,天气寒冷,小心着凉了。”

  兀自展开,将被子搭在老人身上,期间注意到老人怀里露出本黄色封皮的书,是本《中庸》,封皮是郡城书铺给做的,据说几十年都没换过。

  想来是个有故事的人,谭盛礼没有多问,回到位置坐好,等谭振学和谭生隐来后,他才上楼洗漱沐浴,从府城到郡城,几日没洗过澡,身上黏哒哒的不舒服,总觉得身上有虱子,洗了澡整个人才觉得轻松了。

  便是睡柴房也舒服很多,稻草柔软,睡着竟是比客栈的床还舒服。

  清晨,天际泛出鱼肚白几人就醒了,谭盛礼瞅向角落,老人已经不在了,衣服叠好,被子搁在他脚边的,他叹了口气,刚将被褥叠好,外边客栈的厨子过来抱柴,看到干净整齐的柴火惊讶出声,“谁打扫的啊。”屋子亮堂太多,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谭振兴神色难掩得意,想邀功说两句,又怕谭盛礼听着斥责自己,关起门来怎么挨打都行,在外边面前挨骂他都觉得丢脸,还是谭振业站出来解释的,“家父年事已高,担心他住不惯,便自作主张将柴房打扫了下,还望你见谅。”

  “我欢喜还来不及,有什么见不见谅的。”厨子圆脸,但几人衣衫朴素但气质不俗,知道他们不是普通人,态度客客气气的,抱着柴就去灶台边揉面蒸馒头包子去了。

  谭盛礼唤他们将稻草放回原位,出门前,将老人盖过的被子放回角落的稻草,厨子看到他的举动,长长叹了口气,“还是老爷心善。”

  “举手之劳而已。”

  厨子在客栈待了十几年了,柴房住的这位老人家他是知道情况的,媳妇去世得早,膝下有个独子,前几年独子进城参加院试,此后便没了音信,老人家来时已经半年后了,先去衙门报案,声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知府大人查过科考成绩,老人家的儿子并没考上,每年因落榜自杀的考生数不胜数,衙门管也管不过来啊。

  但老人家声称儿子不会自杀,回家卖了田地来了城里,大街小巷的找,在城里找了四年,然后又去城外找,老板也是为人父母的,感念他养子不易,就让他住到柴房来,不收他的钱,老人家鞋子都走破了好几双,刚开始缝缝补补还能穿,慢慢的补也补不上了,索性打光脚。

  “柴房来过许多人,也就老爷生出怜悯之心。”不是心善是什么?

  谭盛礼不知老人家还有这样的经历,又想起赵铁生来,赵铁生是为儿子们坚持不懈的读书,而这位老人家为了儿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晚上再来时,他拿了套自己的衣衫鞋袜给老人家,谭振兴非常不懂他的想法,那就是个乞丐,父亲管他做什么,天下乞丐千千万,要管哪儿管得过来啊,但他什么都不能说,因为说了就会挨打,要不然谭振学他们不可能不开口,枪打出头鸟,他也是懂这个道理的。

  对谭盛礼的善意,老人家受宠若惊,把衣服颤抖地往外推,说什么都不要,白发遮掩的眸底尽是倔强。

  谭盛礼握住他冰冷的手,温声道,“同为读书人,我理解你的心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我没有任何轻视你的心思,只是为人父亲,我明白你的感受,天气渐冷,穿暖和些才有力气找人......”

  老人不动了,谭盛礼把衣服鞋袜塞给他,“穿着吧,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好运,早日找到令子。”

  说着,双方弯腿跪下就要给谭盛礼磕头,谭盛礼忙扶起他,“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老人家折煞我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相信,所有良心未泯的人看到老人家都会施以援手的,像收留他的客栈老板,像偷偷给他吃食的厨子。

  “你是个好人,你们都是好人。”老人抱紧衣衫,撩起花白的头发,皱纹横生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风霜,谭振兴惊呼,“老人家,你这把岁数咋还住到柴房来了呢?”

  谭振兴不知道老人是进城寻子的,在他看来,上了年纪就该在家颐养天年,哪能东奔西跑啊,死在外边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不是陷子孙于不孝吗?

  谭盛礼冷冷瞪了谭振兴眼,呵斥,“不会说话就闭嘴。”

  “不怪这位公子,不怪这位公子。”老人喃喃重复着这话,任谁看到他这张脸都以为他七老八十了,其实他连五十都不到呢,儿子生死不明,看着年轻年老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见谭盛礼不悦,谭振兴心头讪讪,不禁揣测老人家是不是和儿子儿媳吵架离家出走了,村里不是有很多例子吗,婆婆在儿媳面前受了点委屈就闹离家闹跳河,不把儿媳妇驯得服服帖帖的不会消停。

  婆婆能做,公公也能做,眼前的老人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第32章 032

  有意提醒谭盛礼两句, 又怕搅了谭盛礼兴致,黑漆漆的眼珠围着老人转了转,左思右想, 聪明的没把话挑明, 但那戒备的神色没有松懈过, 就差没揪着谭盛礼衣服问他钱藏好了没, 小心半夜睡着被人给偷了。

  出门在外, 钱财不宜外露,谭盛礼又送衣服又送被子的, 太容易遭人惦记上了。

  可谭盛礼与老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秉烛夜谈的架势, 谭振兴又怕又惧, 而且他心里藏不住话, 左瞅瞅右看看,不动声色拽着谭振业去外边详聊此事去了。

  客栈的有些屋子亮着光,轻轻柔柔地透过窗户落在两人身上, 谭振兴嘴巴翻个不停, 语速快如闪电,谭振业认真听了两句,像看傻子似的看着谭振兴, “大哥, 你成天想些什么呢。”

  哪个离家出走的老人会落魄到住柴房, 身上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啊, 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 谭振兴也该有自己的判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