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0节(2 / 2)


  看他眼角荧光闪动,谭振学拍他肩,“父亲常说谭家族里人才凋零,你肯跟在他身边,他心里甚是欢喜,往后用功读书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谭盛礼胸襟广阔,眼界非常人所能及,尽管谭盛礼嘴上不说,谭振学却感觉得到,父亲和他们是不同的。

  “嗯。”谭生隐抿唇笑了笑,回眸看谭盛礼,他站在屋檐下,风拂过他温润的面庞,无悲无喜,无哀无怨,突然让他想起了圣人石像,任它风吹日晒,任它电闪雷鸣,任它顶礼膜拜,永远那副温温和和的模样,他轻叹道,“走吧,我还剩下几页就抄完了。”

  以前他们抄书是为挣钱,这几日抄的书多是给赵铁生带回村的,惠明村交通不便,想买本好书要到府城,来回耽误事,谭盛礼就让他们多抄些和科举有关的书送给赵铁生,往后学堂启蒙,赵铁生先教他们背,等学生们会写字后就慢慢抄,既能巩固文章,又能省买书的钱。

  谭盛礼考虑长远,赵铁生不过说回村办学堂,他已为赵铁生想了很多。

  世间能遇到如此抱诚守真云行雨施生之人,是学生们的福气。

  屋檐下,赵铁生搓着手,来回踱步,尤为焦躁不安,半晌仍不见平静,他担忧地问谭盛礼,“谭老爷,你说外人不会看错名字了吧?”盼了几十年的秀才,突然间梦想成真了,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反而觉得不太真实。

  “应该没有差错,你要不放心,再去瞧瞧吧。”谭盛礼看他魂不守舍的,多年愿望如愿以偿难免患得患失,唯有亲眼看到才能冷静下来,他看到很多两甲进士入翰林也露出这种自我怀疑的神情来,他道,“赵兄再去看看吧。”

  看过方能心安。

  赵铁生点头,急切地往外边走,走到门口想起自己失了礼数,转身朝谭盛礼拱手,“我去去就回。”

  谭盛礼颔首,继续回屋给大丫头捯饬她的矮凳子去了。

  街上正是热闹,赵铁生碰到很多人,有考上仰天大笑的,有落榜消极沉郁的,有心灰意冷欲放弃科举的,也有发誓后年再战的,赵铁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类人,约莫看他六神无主,好些人过来打招呼,问他姓什么,何县人,赵铁生有问必答。

  “原来是桐梓县的赵秀才,你甲科前十呢。”廪生啊,坐在家就不愁吃穿,谁不羡慕。

  赵铁生笑笑,纵有无数人和他说,他仍固执的守着。

  太阳升高,红榜前的人们终于散了,就剩下几个落榜后悲痛欲绝无脸见人的考生蹲在角落里低低抽泣,赵铁生慢慢走到最前,仰头便看到自己的名字清晰地落在红榜上,他举起手指,顺着谭盛礼的名字挨个挨个往下数,确实在甲科前十名里头,他伸向自己名字,食指摩挲着自己写过无数回的三个字,从没哪次写得这般好看过。

  这一刻,他真的相信自己确确实实考上秀才了。

  他说不上来心里的感受,静静仰了会儿,直至阳光照得他眼睛睁不开才慢慢垂下了头,走向旁边呜咽的书生,“我考上了。”

  太想找人说说话了,他盘腿坐在地上,拍了拍书生的肩,书生缓缓抬头,露出双哭红的眼,赵铁生轻轻撩起头上黑发,里边有银丝闪闪,“几十年了,我终于考上了。”

  那人看到黑发里藏的白发,呜咽变成了啜泣,最后嚎哭不止......

  赵铁生有些不知所措,他本意是找人感慨几句,却不想对方会错了意,他心生愧疚,真诚地向其赔罪...

  这天晌午,突然看饭桌上少了人,谭振兴左右张望,又挨个数了数,最后断定,“父亲,赵叔是不是太高兴自己下馆子去了啊。”

  真不厚道,虽然他最近吃得多,也不该不请他们啊。

  谭盛礼抬眸,静看他两眼,谭振兴顿时噤若寒蝉。食不言寝不语,谭盛礼不爱吃饭时唧唧歪歪聊天,谭振兴拍拍自己的嘴,差点又犯错了。

  吃过午饭,仍不见赵铁生回来,谭振学担心他出事,问谭盛礼要不要出门找找,语声刚落,就见赵铁生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叹气道,“人老了,竟和年轻人找不着话题聊了。”

  刚回屋准备换衣服的谭振兴听到这话探出头,“赵叔,你在含沙射影讽刺我吗?”

  家里除了谭盛礼就他和赵铁生聊得最多,赵铁生在暗示他年纪大?

  难怪谭盛礼要他们戒骄戒躁,心要飘起来,就是赵铁生这个德行,他决定引以为戒,关上窗户不再看理会外边发生的事。

  换下衣服,丢给汪氏要她好好缝补,汪氏正在看谭佩玉给她的食谱,食谱记载了谭振兴最爱吃的糕点做法,她能认的字不多,看得很费劲,猛地看谭振兴丢来件衣服,她纳闷,“你不是要我学厨艺吗?”

  “厨艺先搁着,先把针线活学好。”针线活关乎着他在外人面前的体面,必须先学。

  汪氏针线活勉强凑活,缝补衣衫鞋袜不是问题,要她缝精致细腻则不行,汪氏反复检查了遍这件衣服,“相公不是说能穿吗?”

  “能穿不代表着好看啊。”他要的效果是好看,能彰显他谭家长子的气质,汪氏不再多说,抱着衣服就去找谭佩玉了,谭佩玉性格好,招人喜欢,和邻里几个姑娘走得近,能不能找到人教她针线,还得请谭佩玉去问问。

  不能不承认,汪氏围着自己转的态度很让谭振兴满意,他嫌汪氏煮的饭菜不好,要汪氏去学她就去,要汪氏去学针线活她也去,如果父亲对自己有汪氏对自己一半好......

  “振兴...”熟悉的低沉声打断了谭振兴想象,他忙从床上坐起,大声应道,“是,父亲。”

  “去堂屋跪着。”

  谭振兴:“......”

  谭盛礼觉得谭振兴的毛病就是给惯的,没人依着他照样过得好好的,哪儿来的少爷脾性。

  “父亲,要举木棍吗?”谭振兴起身,幽幽看了眼被他用布料缠住悬在墙上的木棍,甚是纠结。

  “你若喜欢就举着吧。”谭盛礼扶额,不和他多言,而是问赵铁生是否遇到什么事......问到中途,就看谭振兴双手抱着他那根圆溜溜的木棍,爱不释手地往堂屋走。

  谭盛礼:“......”

  谭家有子如此,怎会不没落!

  “哎...”他长叹了声,与赵铁生道,“赵兄去屋里说话吧。”

  看到谭振兴他就脑袋疼,他记得幼帝顽劣都不曾让他如此头疼过,谭振兴真真是好本事。

  “我无事,看众多年轻人落榜心生感慨罢了,谭老爷,院试成绩已出,我寻思着明日就回去了...”他在谭家叨扰多时,没理由待着不走,过两日有学子宴,到时再走传到几个学政大人耳朵里难免认为自己心高气傲不给他们面子,明日走最好。

  谭盛礼问,“你不想去学子宴看看吗?”

  赵铁生摇头,“不了,我妻儿在家里等着,早点回去也能安她们的心。”刘明章休妻对读书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出门前还有人借机打趣,哪怕妻子不曾放在心上,但他多在城里待一日,村里的闲言碎语就更多。

  谭盛礼想了想,“成,我待会让振业出去问问有没有去安乐镇的马车,你随他们一块吧。”

  赵铁生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已经给你们添了诸多麻烦,哪能再麻烦你们。”

  “同村人又何必介怀,等着吧,我让振业去问问。”

  谭盛礼直觉赵铁生出门遇到了事,他不多说自己也不便多问,叫来谭振业,要他去客栈打听回安乐镇的马车。

  赵铁生苦读多年才有今日,别路上出个意外,什么努力都白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