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3节(2 / 2)


  乞儿会不了解他想什么?无非就是怕谭佩玉回娘家分到他手里的家产又少了,乞儿答,“要不要去问问谭老爷?”

  唐恒顿时不说话了。

  房间里,谭佩玉也说了徐冬山参军的事,徐冬山参军不是临时起意,如兰不满周岁徐冬山就在谋划了,让她带着孩子随谭振业去京里,谭佩玉不肯,她都已嫁人了,哪能总在娘家住着,父亲他们不会有意见,其他人会胡说八道抹黑父亲弟弟他们,谭佩玉不希望他们因为自己遭人非议,再者,军营条件艰苦,她害怕徐冬山出事,不肯放他离家,于她而言,出身不重要,她和徐冬山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成,出身不是自己能选的,她相信孩子不会因此埋怨他们。

  哪晓得徐冬山还是走了,在谭振业离开绵州前两天,他留了一封书信后就没了踪影。

  振业为了帮自己隐瞒,只能谎称有了身孕不能赶路。

  ☆、第8184章 183

  “担心他回来见不着人,我就带着如兰哪儿没去。”担心谭盛礼指责谭振业不带她进京,谭佩玉道,“冬山那人和谁都客客气气的,心思重得很,我不答应他,留下封信就离家了。”

  她以为他像平常般外出办事,没有太在意,还是收拾屋子看到枕头下有封写给她的信才知道他要远行,她抱着如兰追出去,可街上的摊贩说他坐着马车走的,这些日子以来,谭佩玉常常后悔,后悔没亲口答应他,她不希望他参军不是有意阻止,真心认为没必要。

  “父亲,此事和三弟没有关系,你别怪罪他。”

  长姐如母,谭佩玉将弟弟妹妹当做孩子带大的,谭盛礼沉吟了下,“好,冬山去参军也是为了你和如兰,事已至此,安心等他回来吧。”要说没谭振业什么事谭盛礼不相信,但木已成舟,多说无益,当时同意两人成亲是看重徐冬山品行端直,佩玉跟上他不会受委屈,脱离商籍的办法有两种,要么于朝廷有功获得恩赦,要么参军入军籍,谭盛礼不知道办法是徐冬山自己想的还是谭振业想的,既然走出第一步就没有回头路了,否则就是逃兵。

  谭盛礼岔开话题,“一个人带着如兰辛苦不?”

  如兰出去找乞儿玩了,谭家来信里,如兰听谭佩玉说起过乞儿,很是喜欢这位叔叔,因为叔叔一个人都不忘想办法读书,比交了束脩去私塾偷偷睡觉的哥哥们强太多了,追着乞儿问东问西的他并不知外祖和娘亲在聊他。

  “不辛苦。”掌柜提着茶壶进屋,谭佩玉接过,“邻里们热情,隔天就有人提着水上门,说冬山帮他们照顾长辈多年,挑水送柴算不得什么。”

  平安街民风淳朴,邻里热情,每次上街买米都有人帮着送回家,“冬山走之前给了他们银两照顾我和如兰,他走后,他们就把钱还了回来。”即便家里没有男人,谭佩玉住在巷子里一点也不害怕,平安街治安很好,小偷那些不往那边去,而且天天有衙役在街上巡逻,平安街清净得很。

  茶是客栈最好的茶,香气浓郁,谭盛礼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让谭佩玉别喝。

  这茶性凉,女人喝了不好。

  快到楼梯口的掌柜听闻此话,又去重新泡了一壶。

  屋里,谭盛礼将茶放到桌上也不动了,说道,“你要是喜欢就住着吧,祭拜你姑婆后就得回京主持振学亲事,到时你要不要一起?”

  谭佩玉有些迟疑,出来时和邻里说见了谭盛礼就回,如果见不到她人,邻里怕是会着急,谭盛礼也想到了,“待会问问有没有去绵州的,托他们带个口信如何?”

  看到她,谭振兴他们会很高兴的。

  谭佩玉应下,问起唐恒来,唐恒是姑婆的孙子她已经知晓,刚才打招呼时,感觉他眼神贼溜溜的,谭佩玉不太喜欢,“我给恒表弟准备了两套衣衫,待会父亲替我给他吧。”

  “嗯。”

  “父亲身体可好?”谭佩玉又问。

  “偶尔有风寒,两副药就好了,不用忧心。”谭盛礼上

  辈子活了很长岁数,倒是儿子孙子没活多少岁,谭盛礼不知这辈子能活多久,心宽地说,“父亲即便死了也是笑着闭上眼的,真有那天,你们莫难过。”

  回想重生后的岁月,谭盛礼认为自己没白活。

  “父亲会长命百岁的。”

  谭盛礼笑笑,并不在意此事。

  父女两又聊起一会儿,谭佩玉担心打扰谭盛礼做正事,准备外出找儿子,在楼梯口碰到抱着衣衫下楼的郑鹭娘,“郑姨。”

  谭佩玉唤她。

  托谭振兴的福,他见过郑鹭娘的画像。

  郑鹭娘回眸,愣住,“大姑娘?”

  男女有别,她一个人一辆马车,刚刚匆匆瞥了眼谭佩玉,并没停下打招呼,谭佩玉和谭佩珠长得有些像,但气质更贞静温柔,许是天天和孩子说话以致于她的声音软软的,而且看容貌,完全不像被休二嫁生子的人,女子过得不好,皮肤老得快,谭佩玉脸上没有施粉黛,但皮肤细嫩,比不及谭佩珠白皙,却也没经风吹日晒。

  看得出来,谭佩玉过得很好,郑鹭娘说,“常听大公子念叨你如何如何好,可惜他没来,见着你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谭佩玉有些不好意思,谭振兴没少在信里说郑鹭娘的坏话,将其描述成蛇蝎心肠的歹毒妇人,看着眼前的人,虽有些年纪,但风韵犹存,气质独特,尤其那双似杏的眼眸,温柔如水,怎么看都不像谭振兴说的那种人,何况她还将姐姐儿子亲手抚养长大,心性坚韧,应该是谭振兴危言耸听吧。

  “大弟若有冒犯的地方还望郑姨别往心里去。”

  郑鹭娘摆手,“大姑娘客气了,大公子人挺好的。”

  谭振兴那些话郑鹭娘根本没往心里去,何况本就是她心术不正,怨不得别人说,郑鹭娘侧身让谭佩玉先走,谭佩玉扬手,“郑姨先吧。”

  郑鹭娘抬脚,问,“大姑娘是要找乞儿他们?乞儿带着如兰去街上买糖葫芦了。”

  “我陪郑姨说说话可好?”

  郑鹭娘停下脚步,语气轻快道,“好啊。”

  同行的都是男子,郑鹭娘真不好和他们走太近,除去吃饭彼此少有交流,唐恒不用避讳,但她不敢搭理他,唐恒惯会撒娇,慈母多败儿,她怕自己心软害了唐恒,如今谭佩玉能陪自己说说话,再高兴不过了。

  郑鹭娘在黔州时靠浆洗过活,她动作极为熟练利落,谭佩玉去问谭盛礼有没有要换洗的衣裳一并洗了,结果谭盛礼说已经洗了,她没事可做,就拿了针线活坐在井边坐。

  井边还有其他洗衣服的妇人,时不时投来几瞥,然后低头与人窃窃私语,“只见过儿媳干活婆婆休息的,还没见过儿媳偷懒指使婆婆干活的。”

  几人自以为声音压得低,殊不知谭佩玉和郑鹭娘还是听到了,郑鹭娘尴尬地解释,“诸位误会了,这不是我儿媳。”

  “是女儿那就更不孝了。”

  郑鹭娘:“......”

  “也不是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