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九章 道贺(2 / 2)

“……”徐景昌脸色难看,张着嘴,好一会儿,却没在意自己的罪名,因为他知道,既然永乐帝暗示自己约郗浮薇过来谈一谈,显然不打算将事情公开,只是敲打一下,他缓缓问,“如此骇人听闻之举……要不是你才面圣过,我简直不能相信。”

“但既然建文余孽预备了瘴毒,为什么还要劫狱?”

思索了会儿,他不解的问,“而且据说你也遇见了刺客什么的?”

既然都打算针对民夫了,干嘛还要搞那么多大动作,唯恐吸引不到朝廷的注意力?

“我义父又不是傻子,那么多民夫聚集起来做事,当时气候也要转暖了,能不预备着防范疫病?”郗浮薇淡淡说道,“所以他们在去年的时候,一听说我进入邹府了,马上派了姚氏母女过去投亲……毕竟,邹府作为济宁大族,派人犒劳那一段河道上的民夫理所当然不是吗?!”

“至于我遇见刺客……”她深深看了眼徐景昌,“这自然是因为,建文余孽意图一石二鸟,试图将以瘴疠之气谋害民夫的罪名,嫁祸给汉王殿下!”

徐景昌沉默了会儿,问:“真的全是建文余孽?”

“难道还能是汉王殿下不爱惜黎庶至此?”郗浮薇平静反问。

这话让徐景昌瞳孔缩了缩,过了会儿才点头,瓮声瓮气道:“我知道了。”

又说,“难怪是你过来禀告。”

……八成,此番的事情,建文余孽就是个幌子。

真正的主谋,就是汉王,甚至还有赵王。

只是永乐帝统共就三个儿子,汉王是在靖难之役里多次救过永乐帝的,一度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

从感情上,皇帝肯定舍不得亲生儿子背负这种几近叛国的罪名;从利弊上,皇子争位到了不惜谋害百姓的地步,对皇室有什么好处?

所以不管真相如何,只能是建文余孽来背锅。

甚至为了防止消息传出去之后,建文余孽掀桌子,拿出汉王、赵王跟他们私.通的罪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济宁方面的宋礼跟沈窃蓝,连个正经使者都不敢派,只能让全程参与这些事情的郗浮薇,打着探亲的旗号来应天府,当面与永乐帝说明。

现在永乐帝的心情一定很不好。

哪怕是专门冷静了这么久才召见的郗浮薇,但不管这位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面对亲生儿子,总归还是跟寻常人父一样,抱着一丝渺茫希望,希望儿子不是那种丧心病狂的人。

郗浮薇的禀告,无疑是打碎了永乐帝的这份期望。

也幸亏永乐帝对于大部分建文余孽虽然狠辣的紧,对自己人却一向宽容。

当年太祖皇帝定鼎之后差不多将“鸟尽弓藏”演绎的淋漓尽致,靖难功臣却到现在还在享受荣耀,且一直得到永乐帝的信任与偏爱。

比如说,定国公府。

不然郗浮薇此番面圣只怕是有去无回。

徐景昌心里想着,忽然问:“你遇刺的事情……真是建文余孽所为?”

见郗浮薇皱眉,他看了看左右,小声说,“沈窃蓝跟你义父干的吧?那几个侍卫有问题?”

宋礼身边不干净这事儿贵胄们很多都知道,之前撺掇宋稼娘打扰沈窃蓝做事的管事,那还是在宋府伺候多年的老人呢。

这也是没办法,建文朝过去十年,那一代人还活着,像邹知寒那种不情不愿被建文余孽胁迫做事的有,如姚氏那种认定了建文帝才是正统的人也有。

靖难之役的四年里,建文帝虽然屡出昏招,可麾下的臣子们也不都是吃干饭的。

不定就已经开始渗透潜入了。

而且如宋家夫人所言,为着宋礼主持运河的事情,很多人家都想着跟宋礼合谋发财,毕竟运河这么大的工程,随便做点手脚都够几代人吃喝不尽了。

这些缘故之下,想方设法给宋礼身边安插眼线、策反老人的手段不要太多。

徐景昌觉得建文余孽应该没那么傻,在郗浮薇一介女流身上浪费时间精力与人手。

关键是,根本没把郗浮薇怎么样。

八成是宋礼跟沈窃蓝体恤上意,不想牵扯到汉王、赵王,给“建文余孽意图栽赃”弄个证据。

只是看永乐帝这秘密召见的架势,显然对于整件事情都不打算声张了。

“……东宫,厉害啊。”这天徐景昌送走郗浮薇之后,独自在庭院里站了好一会儿,最终长出了口气,吩咐左右,“查一下库房,预备给东宫道贺。”